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為什么要舉辦這樣一場座談會?
此次會議是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攻堅之年、“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央地合作、政企協同、共謀發展的重要舉措。
宏觀來看,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已進入成型起勢、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由“打基礎、搭框架”邁向“成體系、強質效”的新階段。
三亞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前沿陣地和重要窗口,正全力打造“一標桿、五個區”,加快建設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業現代化美麗濱海城市,努力在把海南自貿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中挑大梁、當先鋒。駐瓊央企、省屬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經濟大盤的“穩定器”“壓艙石”,是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和三亞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關鍵支撐。
邁向新征程,三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駐瓊央企、省屬企業的深度參與和鼎力支持,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為駐瓊央企、省屬企業提供廣闊舞臺和發展前景。
近年來,三亞經濟發展持續向“新”發力,結構更優,活力迸發。
依托海南自貿港“零關稅、低稅率”政策紅利,推動旅游消費升級,離島免稅銷售額占全省比重超60%,帶動旅游消費從“觀光型”向“度假購物型”轉變;

三亞海棠灣國際免稅城人流如織。
積極推動境外航線網絡不斷完善,累計開通32條境外航線,通航24個境外城市;
立足資源稟賦優勢,三亞加快建設“南繁硅谷”,目前已落地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40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集聚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的南繁產業及其關聯企業2800余家,涉南繁種業經營主體收入總額突破100億元;
推動深海科技創新,以高水平建設三亞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科考母港”為工作抓手,系統謀劃深海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海南自貿港科創高地。
深化央地、省地合作,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現場推介環節,真誠滿滿,曬出機遇。
古語有云:以士待之,必以士報之,以眾待之,則以眾報之。以禮待士誠為貴,周公吐哺士歸心。
三亞深知,哪里營商環境好,企業就往哪里跑。
近年來,三亞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可謂下足了功夫——
頒布全省首個營商領域地方政府規章《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規定》,迭代出臺《三亞市2025年沖刺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方案》;
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推動297項涉及社會高頻事項辦結時限整體縮減31.47%,完成600項事項劃轉承接工作;
出臺《深入推進三亞市跨部門綜合監管行動方案(2024-2025年)》,依托省“互聯網+監管”系統,推進審批、監管、執法工作銜接和數據共享;
首創“政企約見平臺”“政務服務京東網店”、營商環境大眾評審機制,推行“涉企活動統籌監測系統”,進一步規范涉企活動;
打造“旅游消費投訴先行賠付”“一戶一碼”市場云監管等三亞特色信用應用場景集群,在全省及全國性信用應用場景賽事中獲獎數量居全省首位。
三亞優化營商環境的這一路,每一步,擲地有聲;每一程,道路以誠。
如今,讓企業敢干、敢闖、敢投的土壤日益肥沃。
筑好巢引鳳來。目前,三亞引進“三類500強”企業41家、央企8家、總部企業3家;舉辦各類專題招商推介活動67場,實現招商項目簽約金額180.18億元。

遠眺三亞中央商務區
這是一個奮進的新時代,一個離夢想最接近的新時代。
眼下,駐瓊央企、省屬企業在三亞機遇幾何?
機遇一:產業升級“賽道寬”,駐瓊央企、省屬企業可當“領航者”。
三亞的產業藍圖,早已勾勒出清晰的發力方向。從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的鞏固壯大,到南繁種業、深海科技“兩個未來產業”的培育突破,再到黃金珠寶加工、深海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園”的謀篇布局,三亞正從“傳統旅游城市”向“現代化產業新城”加速轉型。這其中,每一條賽道都為駐瓊央企、省屬企業預留了“施展空間”。
機遇二:綠色發展“底色亮”,駐瓊央企、省屬企業能做“先行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三亞而言,良好生態環境既是“最強優勢”,也是“最大本錢”。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戰略定位,讓三亞在發展中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而這恰恰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駐瓊央企、省屬企業提供了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機遇。
機遇三:制度創新“空間廣”,駐瓊央企、省屬企業可成“探路者”。
海南自貿港的核心優勢,在于制度集成創新,三亞的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作用日益凸顯。當前,海南自貿港建設已構建起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為核心,以“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征的政策制度體系,為駐瓊央企、省屬企業提供了制度創新的“試驗場”。
機遇多、賽道廣,投資三亞就是投資了最好的未來。


真金白銀的投資,足以證明企業對三亞發展潛力的看好。
現場簽約的一批項目,涵蓋低空經濟、城市更新、國際教育、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
這批項目簽約落地,無疑將為三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全新動能。
為什么這么肯定?
近年來,駐瓊央企、省屬企業積極融入三亞發展大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三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力軍”。
企業是三亞發展的“頂梁柱”,也是幸福的“筑夢人”。
在省屬企業方面,自“十四五”實施以來,由省國資委審核批準在三亞設立有4家公司(省屬企業下屬注冊地在三亞的約30余家),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05個,目前累計完成投資近300億元。
駐瓊央企方面,截至今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在三亞設立區域總部10家、各級子企業100家,占全省駐瓊央企總數的11.9%。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資68.5億元。
這些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就業的崗位,是發展的動能,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有句話說得好,“城市和企業家的最好關系,就是共同成長、相互成就”。
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中旅集團、中糧集團、華潤集團等央企打造了三亞國際免稅城、太古里、大悅城等標桿項目,省屬企業也投資建設了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等,共同助力三亞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

圖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
在熱帶農業和種業領域,中國中化、國投、中信等央企推動南繁硅谷建設,海墾集團重點推進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建設項目、海墾果業國家芒果示范區項目等,積極聚焦“向種圖強”。
高新技術和深海科技領域,中國海油、中船集團、招商局等央企布局“深海一號”、深海科技城等項目,填補國內深海科研空白,服務海洋強國戰略。
駐瓊央企和省屬企業在三亞實施的重大項目,不僅拉動了經濟增長,更提升了城市功能水平和民生福祉。2021年至2025年8月,省屬企業對三亞的綜合財力貢獻已超90億元。
再看未來,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正式啟動。屆時,海南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約6600個稅目商品實現零關稅,覆蓋范圍高達74%。
開放的舞臺,亦是合作的平臺。
三亞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前沿陣地和重要窗口,發展潛力巨大。政企共同擁抱發展新的春天,勢如破竹,正當其時。
來源:三亞日報

下一篇: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在海口開幕